王涛:先让家长找到孩子 再让孩子找回自己
下面是16岁的孩子写的家庭教育文章。你一定会震撼!
先介绍作者:16岁的王涛,两年半前因为 “无法管教”被送到丑小鸭中学。今年7月他在丑小鸭中学毕业后,没有选择升学,而是又回到了丑小鸭中学,校长让他担任“助教”。他立志做一名心理专家。
上图:湖南卫视播出的《中国新声代》,王涛的特写镜头。
2014年8月,尚雯婕来丑小鸭中学给孩子们上音乐课。王涛即兴表演。
2014年8月3日,昭通地震,王涛在救灾现场。
先让家长看到孩子,再让孩子看到自己
原创:王 涛
有些家长属于“愚昧有知”的人。何为“愚昧有知”?有知识,但缺少智慧。缺少智慧的家长,只会说道理,不会用道理。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,怎么能听话?
家长总是喜欢闲着没事做就和孩子说道理,你说的孩子会听吗?听得进去吗?听进去了记得住吗?都知道有个成语叫“物极必反”,孩子不是机器,不是给他一个程序他就会去运行这个程序。所以很多孩子受不了一回家就听家长絮叨,索性就不回家,不回家在外面干嘛呢?不用说大家都知道。

803昭通地震,红石岩村67名村民遇难。8月份开学,王涛带领丑小鸭中学学生心理志愿者赶赴红石岩小学,帮助惊魂未定的孩子们。
孩子更多时候需要的是理解、换位,而不是溺爱。谁不想望子成龙?前提是,你必须了解孩子,知道他需要什么。很多时候可以给他放手一搏的机会,给他自己独立的空间。孩子长大了,有自己的想法,几乎所有的青春期孩子都有“试错”的心理,这是绝对的好事。如果他连思想都没有,那不就成傻子去了?
当孩子愿意跟你说的时候,你不要否定。不但不能否定,还要做出绝对支持他的态度。你一旦否定了,他以后绝对不会再和你说,到时候不要说“我怎么一点都不了解我的孩子”。青春期的孩子都喜欢小题大做,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。你一旦拒绝了他,他就会想方设法的逃避你。
永远不要以“命令者”的身份去和他对话,要以“倾听者”的身份让他说话。让孩子感觉你是“同伙”,而不是“警察”。但同时也要用行动告诉他“我是你一生中最好的伙伴,我会最大的帮助你。但是,我有我的底线,不能被侵犯,如果侵犯了,那我将惩罚你。”
2015年春节,王涛策划并导演了“丑小鸭春晚”,自己担任主吉他手。
了解孩子以后,就要开始引导他。让他知道什么事是能做的,什么事是不能做的,做了以后有没有伤害,有没有好处。
每天早晨起来就给他一个大拇指告诉他:“今天你会做更多让我骄傲的事,我也会”。不要忘记信任、坚定的眼神,还有脸上自信的笑容。回家后,问问他:“今天做了什么让我骄傲的事?”不要忘记期待、好奇的眼神。睡觉时不要和他说“明天你早点起”,而是要说“明天我们早点起”。这会让孩子和你有一种“同舟共济”“难兄难弟”的感觉。
家长所需要的也是学习。学习怎样了解孩子,怎样接近孩子,怎样和孩子打交道,怎样和孩子“谈判”。青春期的孩子是迷茫的,又是自信的,所以家长要先“找到”自己的孩子,然后指引他,才能让孩子找到他自己。
(2015年9月11日 于昆明丑小鸭中学)